美國國家安全局(以下簡稱“NSA”)前項目承包商愛德華·斯諾登(Edward Snowden)本月早些時候透露,NSA和美國聯邦調查局(以下簡稱“FBI”)正在通過一個代號為“棱鏡”的機密項目,直接利用9大美國頂級互聯網公 司的中央服務器,提取音頻、視頻、照片、電子郵件、文件和連接日志,以便幫助分析師追蹤個人用戶的動向和聯系人。
盡管思科表示并未參與“棱鏡”項目,但中國媒體還是呼吁對思科產品加以限制?!董h球時報》本周發表社論稱,“美國幾乎可以隨時對中國發動網絡攻擊”。而《中國日報》援引匿名人士的話稱,包括思科在內的一些美國公司可能給中國帶來“嚴重的安全威脅”。
網絡設備行業咨詢公司ACG Research創始人雷·莫塔(Ray Mota)對此表示,華為將從中受益。他說:“華為將憑借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接過這部分業務?!?
在中國市場,思科本來就面臨著本土廠商的嚴峻挑戰。而此次的“棱鏡”項目曝光后,中國媒體的報道讓思科承受著更大的壓力。去年中國交換機和路由器市場規模達到25.8億美元,較2010年增長了20%,但思科市場份額卻從21%降至18%。
雖然華為的市場份額也有所下滑,但其2012年市場份額仍是思科的2倍多。而在過去兩年中,中興的市場份額則從18%增至29%。
美國政府的禁令
最近幾年,美國政府出于所謂的國家安全擔憂,禁止國內移動運營商使用中國廠商的網絡設備。美國總統奧巴馬(Barack Obama)今年3月還簽署法令,規定在未獲得FBI批準的情況下,聯邦機構不得購買中國公司的IT系統。
與此同時,這也讓思科在中國的業務受到了不利影響。思科CEO約翰·錢伯思(John Chambers)在5月15日的電話會議上曾表示:“思科在中國將繼續面臨挑戰,但我們相信會取得進展,盡管在中國的挑戰還會持續幾個季度?!?
盡管如此,據思科發言人約翰·伊恩哈德(John Earnhardt)稱,思科只有不到5%的營收和利潤自中國市場。伊恩哈德同時強調,思科并未參與“棱鏡”項目。
未監視中國網民
伊恩哈德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稱:“思科并未監視中國,以及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民或政府機構。我們在全球銷售的設備都是一樣的,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,沒有對設備進行特別定制?!?
《南華早報》報道,“棱鏡”項目揭發者斯諾登還稱,自2009年以來,美國多次入侵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計算機系統。并竊聽了中國移動運營商的通信記錄,竊取了數百萬條短信。
盡管如此,ACG Research創始人莫塔表示,思科在中國開展業務由來已久,此次受到的“棱鏡”項目的負面影響可能不會持續太久。思科在20世紀90年就與中國政府密切合作,為中國部署互聯網基礎設施,并幫助技術人員進行設備使用培訓。
中國移動
調研公司Infonetics Research聯合創始人邁克爾·霍華德(Michael Howard)稱,思科針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等運營商的供貨渠道不會徹底消失,因為這幾家運營商不會冒險放棄使用思科的創新產品。
思科最近剛剛宣布,對其最大路由器CRS-X進行升級,處理能力相當于10年前的10倍?;羧A德稱:“思科的設備通常被用在中國的骨干網絡上,中國的大型運營商也不希望只使用華為和中興的產品?!?
華為發言人斯科特·賽克斯(Scott Sykes)和中興發言人大衛·戴(David Dai)拒絕對思科在中國的運營發表評論,但賽克斯在一封電子郵件中稱:“整體而言,網絡攻擊問題是全球面臨的一個挑戰,需要政府和行業聯手解決。政府、 運營商和廠商都要各自承擔起責任,提升網絡安全保護的標準?!?
中興受益
香港國泰君安國際控股(Guotai Juna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)分析師里基·賴(Ricky Lai)認為,思科將成為“棱鏡”項目的受害者,而中興將成為受益者,其網絡設備市場份額將會提升。里基·賴并未給出中興的具體受益程度,但給予中興股票 “買入”評級。
《環球時報》在6月20日的社論中稱:“該事件意味著,要我們信任思科,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。將來 ,中國政府部門可能會強化思科在中國的運營監管。而且,如果思科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被華為和中興迅速蠶食,也不足為奇?!?李明)